严防“带病上位”。在做好“六个坚持和带病提拔倒查追责”上发力。坚持“凡提四必”,坚持党委(党组)书记和纪委书记(纪检监察组组长)在考察对象廉政鉴定意见上“双签字”,坚持征求纪委监委、巡察等十部门意见,坚持政治素质反向测评不合格坚决不用,坚持“五个不准”,坚持“八种情形不得提交会议讨论”,坚决防止“带病提拔”;严格开展选人用人专项巡察,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和干部“带病提拔”问责机制,对因把关不严、考察不准、核查不认真造成干部带病提拔的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问责,扎牢干部选任口子,让“带病者”无机可乘。
严防“人岗错位”。在做好“一线识别和能上能下”上发力。一方面要有为者能上,坚持“一线分析研判、一线考察识别、一线选拔使用”,常态化深入乡镇、县直相关单位、社区、村居一线,建立健全实绩档案,突出民意评价,通过“个别谈话、座谈征求意见、实地查看、专项民主测评、政治素质反向测评、查阅文件资料、随机抽查回访”等方法,积极稳妥选拔使用工作业绩突出、考核优秀、群众公认的干部。另一方面要无为者能下,及时调整工作落实不到位、不作为的干部对不适宜现职工作的领导干部,根据其一贯表现、具体情形和工作需要,采取调离岗位、改任非领导职务、免职、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。对非个人原因不能胜任现职岗位的,应当予以妥善安排。
严防“误判失位”。在做好“三个区分开来和为诬告者证明”上发力。探索建立“能上能下、容错纠错、鼓励激励”三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,建立完善容错纠错工作会商机制和诬告陷害、恶意举报查处机制,旗帜鲜明的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。对因受到组织处置被免职的干部分类对待、一人一策,跟踪了解和动态掌握犯错误干部情况,对担当作为、能力较强、表现突出的,处分影响期满后,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程序启用。同时充分重视干部选任期间诬告陷害和恶意举报案件的查处,做到实事求是、迅速处置,切实为担当者担当,避免干部因诬告错失机遇,坚决不能让流汗者“流泪”,辛苦者“心苦”。